長樂法院:預付消費套路多 小心行事不踩坑
2025-06-24 17:58:48? ?來源:東南網償還了頻道 責任編輯:張碧芳 我來說兩句 |
東南網長樂6月24日訊(通訊員 陳飛丹)如今,預付式消費是群眾日常生活的重要消費模式,但隨之而來的,“霸王條款”、卷款跑路、收款不退等消費亂象層出不窮。近日,長樂法院成功調解一起預付式消費糾紛案件。 本案中,陳女士為其兒子支付費用共計人民幣1.8萬元,報名參加某機構體能拓展課程。在兒子完成40課時學習后,陳女士提出解除合同并退還剩余費用的訴求,但遭遇經營者設置退費障礙。培訓機構稱合同寫明“退費按原價扣款”,陳女士則要求按照優惠套餐單價標準扣款。因雙方對課時費用計算標準無法達成一致,陳女士遂訴至長樂法院。 長樂法院經審理認為,本案爭議焦點在于應返還金額的認定問題。該培訓機構為招攬顧客推出的優惠套餐(買100節送50節),陳女士購買了100節正課,花費1.8萬元,則該課程實際單價應為180元/節(1.8萬÷100節課)。而該培訓機構主張原價應以300元/節計算,卻未提供相應的證據證明,其使用格式合同與陳女士簽約,未對“原價扣款”條款作必要解釋說明,故該合同屬于“霸王條款”,該條款因排除消費者主要權利而無效。因此,該培訓機構應退還陳女士10800元(1.8萬元-180元/節×40節)。最終,經法官耐心釋法說理,雙方最終達成調解協議,培訓機構退還陳女士10800元了結本案糾紛。 法官說法:2025年5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預付式消費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正式施行。根據該解釋,因消費者原因退款,按打折前的價格計算已兌付商品或服務的價款,經營者應向消費者返還預付款本金扣減已兌付商品或者服務的價款后的余額。本案中,陳女士因自身原因與該培訓機構協商退課,雙方的服務合同即時解除。作為培訓機構,應該依法向消費者返還余額,如按照“原價扣款”條款計算金額,應盡到必要提示說明義務。作為消費者,應注意保留合同文件(紙質或電子版)、繳費記錄(如發票、轉賬憑證)、課程表截圖、票據、聊天記錄等關鍵證據,以便在維權時有效使用。 |
相關閱讀:
- [06-17] 長樂法院:進企幫扶+聯動共治,共筑綠水青山堅實屏障
- [06-17] 長樂法院以案說法:行人被咖啡店門口廢棄冰塊滑倒致傷,該誰負責?
- [05-26] 長樂法院:從“問需于企”到“兌現權益”,打出惠企安商組合拳
- [05-16] 長樂法院:首創建設工程領域“技術調查官+”機制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閩)字1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