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城鄉村大放“藝”彩——“藝術點亮鄉村”主題采訪活動側記
2025-05-20 16:38:09? ?來源:福州日報 責任編輯:張碧芳 我來說兩句 |
琴江滿族村內的古民居。本報記者 鄭帥攝 走進鄉村,與藝術不期而遇。本月,省委宣傳部組織開展“藝術點亮鄉村”主題采訪活動,挖掘我省鄉村文化振興的創新實踐,總結各地在藝術賦能鄉村振興發展方面的成功經驗。繼北線組完成所有行程之后,南線組昨日也啟程從福州出發,深入福州、平潭、莆田、泉州、廈門、漳州等多地開展采訪采風活動。 這場活動歷時半月有余,其中在福州的兩個鄉村進行探訪,分別是長樂琴江滿族村和閩清新村村。兩個鄉村展現了山與海不同的風情,讓采訪團看到榕城鄉村大放“藝”彩的積極面貌。 古村新韻“滿滿”驚喜 長樂航城街道琴江滿族村位于閩江入??冢蚪嫘嗡乒徘俣妹?。村子在清代曾是三江口水師旗營,數百年間,隨著江水潮漲潮落完成了從旗營到村落的蝶變,是全省唯一滿族聚居村。 琴江滿族村內,滿族文化代代相傳,讓一度沉寂的古村拂去舊塵、煥發新生,臺閣就是其中重要的代表?!绑ρ襟π犯枰滥獑选弊蛉?,村內禮堂上演臺閣,不少村民聞訊趕來。在外人看來,這似乎是個驚險的表演——舞臺之上還有高臺,兩名女孩站在上面,其中一人手托花瓶,花瓶之上竟還“站”著一名女孩,她們伴著《螃蟹歌》《三更更兒里》的音調旋轉舞蹈,舞姿曼妙。 琴江滿族村黨支部原書記張偉民介紹,臺閣源于古代“百戲”高桿技藝,是旗人祖先從北方帶來的一項游藝活動。因北方游牧民族節日歡慶沒有固定舞臺,才發明這種活動的“微縮”舞臺,小演員在人抬或轱轆板車上的小舞臺演出,故又稱“抬閣”。 多年以來,通過創新劇目、改進道具,琴江臺閣表演更加生動,入選了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為更好地傳承這項技藝,2022年,長樂在琴江滿族村成立首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研學基地,同時依托研學帶動其他更多的商業項目。 琴江的滿族文化還吸引了有識之士前來共創。今年是甘梅月來到琴江滿族村的第十個年頭。2015年,她租下老鄉的舊屋,改造成為德藝甘傳文化藝術交流工作室,將陶瓷藝術與滿族文化結合?!斑@個盤子的靈感來源于云肩的造型,這個花瓶上面的是村里的百家姓,這組茶杯采用了滿族服飾的紋樣……”甘梅月告訴記者,她希望通過陶瓷的形式將琴江的滿族文化傳播出去,讓更多人了解琴江、愛上琴江?!笆曜馄隈R上到了,我還要再簽十年”! 藝術點亮鄉村,琴江滿族村計劃進一步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采取市場化途徑,對琴江滿族文化進行文旅策劃開發,保護和傳承臺閣戲表演,不斷創新表演劇目和方式,讓更多群眾了解琴江民族特色,擴大琴江臺閣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為鄉村振興增添文化色彩。 嘹亮“村唱”唱響美好 寬闊的舞臺,嘹亮的歌聲,整齊排列的座位……時隔兩月,記者再次走進閩清上蓮鄉新村村心上蓮禮樂廣場,仍能感受第二屆“村唱”總決賽的火爆。在這里,來自17個村莊的村民們用歌聲傳遞情感,用旋律講述故事,盛放鄉村文化的新篇章。 對外地村民而言,“村唱”或許很陌生,但對上蓮鄉的村民而言,“村唱”正漸漸成為一種傳統。2023年,首屆“村唱”活動舉辦,來自十里八鄉的村民們站上舞臺,一展歌喉,成為舞臺的主角。隨后,“村唱”活動越來越專業——專業公司策劃賽事,完善賽制;專家評委落地上蓮,指導專業唱法;舞臺不斷擴大,品牌效應漸漸明顯。“村唱”,已成為上蓮鄉村民文化生活的重要一環。 從“村唱”中發掘出的優勝者,如何進一步培養?新村村著手打造人才孵化基地,培育更多“草根”網紅。據悉,新村村現已與香港團隊達成合作,依托村中現有文旅資源與素人演員,拍攝一批短劇作品,開辟鄉村振興新賽道。 “為什么這里要搞村唱?” “因為這里是‘禮樂之鄉’!” 中國文化報記者黃國勇的問題,揭開了“村唱”的終極答案:高速發展的藝術產業,其離不開深厚的文化積淀。 “閩清作為‘樂圣故里’,悠久的禮樂文化,是我們獨一無二的優勢?!鄙仙忇l相關負責人介紹,結合閩清禮樂文化,上蓮鄉借鑒各地文旅的成功經驗,改造心上蓮·禮樂廣場,邀請專家對決賽選手進行賽前集訓,加強音樂人才培養力度?!拔覀兊哪繕耸牵磕攴趸鲆慌W紅歌手,免費教村民唱歌,打造禮樂之鄉‘人人都是歌唱家’標簽”。 獨特的知青文化,成為文娛經濟發展的又一新引擎。走進上蓮鄉佳頭村的“某年某月”體驗館,斑駁的宣傳標語,一墻墻的老照片、老物件,令采風團的團員們感慨萬千,紛紛追憶自己的青年時光。 心上蓮品牌公司總經理沐瑤介紹,這里依托知青文化和知青精神,還原當時的各種生活場景,營造一種沉浸式體驗的氛圍。如今,這里已成為短劇拍攝基地,首批短劇正在緊鑼密鼓拍攝中。 發現驚喜 收獲感動 在這次采訪活動中,采訪團成員們每到一處都認真聆聽講解,仔細觀察細節,不時提出問題,相互交流探討。 在琴江滿族村,斑駁的遺跡、厚重的歷史、驚喜的發現為采訪團的創作帶來了豐富的靈感。 福建技術師范學院講師、作家、影視編劇成業是第二次來到琴江滿族村。他說,這次采風讓他看到了宏大歷史與個體生命的微妙關系?!霸谇俳?,很多新式文創與歷史、文化、建筑等元素融合,賦予鄉村振興更多可能性。得益于一代又一代的傳承和保護,這些歷史記憶與文化記憶仿佛都‘活’了起來。更重要的是,通過這次采風,我發現了許多隱藏在鄉間村落的故事,比如發生在這里的中法馬江之戰以及那些被埋葬在這里的戰士,讓我聯想到參與宏大歷史敘事的個體經歷的沉浮人生,我們應該去挖掘他們的故事,發現他們的價值?!?/span> 來自光明日報福建站的馮家照亦有同感。他說,在這場采訪活動中,他走過將軍行轅等遺跡的時候,好似觸摸到了歷史的厚重?!拔乙采钌畋凰麄兊膼蹏窀袆?,為他們的戍邊故事感動,未來我們將會推出系列報道,進一步展現當地滿漢融合、文旅融合的美好故事”。 另一邊,在閩清的山水中游走,引發采訪團成員的另一番思考。 “這里不僅山清水秀,更有著濃厚的藝術氣息?!苯洕請笥浾邉⒋恒尻栒J真傾聽著鄉村藝術家的故事,感受他們歌聲里蘊含的對鄉村的熱愛,“藝術對鄉村并非遙不可及,它同樣可以走進鄉村,成為推動鄉村發展的新動力”。 大V“阿肥說”是土生土長的閩清人,家鄉塔莊鎮距上蓮鄉不遠。在他的童年記憶中,上蓮鄉一直是個貧窮而偏僻的地方。“親身走了一趟,從集鎮環境到人文環境,和我最初的印象相比完全是翻天覆地。很希望能夠通過短視頻記錄美麗鄉村背后的故事,留住更多本地人才,為鄉村振興錦上添花?!?/span> 福建電影制片廠文學責編竇椋表示,上蓮鄉的變化,折射出鄉村振興工作的成效,“城市日新月異,三年五年就是一個樣,但鄉村的發展,相較城市更為漫長。上蓮今天的成績,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取得的。感受如今鄉村的新面貌,新風尚,對我們的文學創作大有裨益”。 |
相關閱讀:
- [03-21] 長樂航城街道拆除占用耕地違建
- [03-10] 長樂文旅市場喜迎“開門紅”:文旅融合新意足 古街商圈客盈門
- [12-13] 長樂仁輝社區“六點半學校”引入AI技術受歡迎
- [10-22] 長樂五竹村柚子豐收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閩)字1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