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文旅新地標! 長樂開建中琉文化館
2024-07-09 17:13:59? ?來源:福州晚報 責任編輯:鄭夢婷 我來說兩句 |
梅花古城。 長樂梅花港,作為冊封使團前往琉球的主要開洋地和琉球王國朝貢貿易的重要港口,見證了琉球王國與中國長達500多年的藩屬關系,在中琉之間長期的政治交往、文化交流、貿易交通等方面起到重要的窗口和橋梁作用。為更好地宣傳中琉文化,日前梅花鎮啟動建設中琉文化館,留住歷史,并打造成長樂文旅新地標。 中琉文化館外觀效果圖 下月布置展陳 展示內容豐富 梅花鎮中琉文化館項目位于蔡夫人廟對面。昨日,記者在建設現場看到,各項工作平穩有序推進。中琉文化館展示內容豐富,包括琉球情況介紹、中琉交往歷史、梅花紅裙刺繡技藝、近年來的交往等。 “我們將原先散落的石花基砌起來并重新加固……7月10日左右開始進行古厝打牮撥正工作,7月底基本完成古厝整體修繕工作。”中琉文化館建設項目負責人吳增寶說。 “中琉文化館占地面積約183平方米,預計8月15日進場布置展陳,這項工作由福州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統籌實施。中琉交往歷史悠久且文化底蘊深厚,我們還需要向各方面專家了解、收集相關資料并進一步優化展陳方案。”吳增寶說。 記者了解到,此前,梅花鎮還召開了中琉文化館設計方案征求意見會,邀請福州市長樂區人大代表、梅花政協聯絡組的政協委員、村民代表、鄉賢代表等共同探討設計方案。 梅花鎮曾經是 中琉往來唯一口岸 據長樂學者鄭建豪研究,古琉球國(今日本沖繩縣)是中國東南太平洋上的島國,明洪武五年(1372)正月,明太祖派楊載出使琉球,“以即位建元詔告其國”。琉球國中山王察度遣弟泰期等隨楊載入明朝貢,與明朝建立藩屬關系,直至清光緒五年(1879)。 明洪武二十年(1387),江夏侯周德興在閩江口南北岸的長樂梅花、連江定海分別建造城池,設置守御千戶所,駐兵防倭,拱衛福州城。 明初實行嚴厲的海禁政策,“不許片板下海,不許片貨入番”,獨與琉球國有貿易關系。為方便與琉球國通商貿易,明成化八年(1472)福建市舶司移至福州,福州就成了專通琉球國(朝貢、貿易)的口岸。中國冊封琉球國使團每次都在福州造船及招募使團人員等,福州成為冊封使團的啟程和返航地點。 長樂梅花因地處閩江出海口,成了冊封使團的主要開洋地和琉球國朝貢貿易的重要港口,明成化之后的歷次冊封使團都是從梅花港開洋。清道光版《梅花志》記載:“(梅花)上通江浙、下通廣東,古琉球入貢由梅江入口。” 明萬歷七年(1579)冊封琉球副使、長樂人謝杰在其編的《琉球錄·撮要補遺》中也記載:“按琉球必自福州梅花所開洋,風順七晝夜至,否則淹淹旬日外,未必也。” 名聞遐邇梅花刺繡 傳自琉球傳奇繡工 在中琉交往的幾百年間,琉球傳奇繡工蔡紅亨事跡廣為人知。后人在梅花鎮給蔡紅亨設立了蔡夫人廟,至今香火鼎盛。歷經400多年風雨的蔡夫人廟也是中琉交往的歷史見證,向世人展示著長樂梅花古鎮獨特的歷史文化魅力。此次修建中琉文化館的同時,蔡夫人廟也啟動修復建設。 史料記載,蔡紅亨是琉球國人,生活在明代萬歷年間。其祖上蔡茁是入琉球“閩人三十六姓”之一。《閩都別記》276回記載:“選定蔡茁等十八姓之人,由閩下船,開至琉球,封尚巴志為琉球國中山王,并賜蔡茁等十八姓為大夫等官,配以夷女,各姓傳代,子孫世襲。” 據記載,蔡紅亨的父親蔡金城任琉球國耳目大夫。琉球多部蔡氏家譜均記載,蔡紅亨擅長刺繡,工藝精湛、精妙絕倫。刺繡龍袍進貢給當時的萬歷皇帝,萬歷皇帝見到后龍顏大悅,召蔡紅亨進京面圣。于是,蔡紅亨自琉球入閩,從長樂梅花登岸。 蔡紅亨登岸后,由于先祖蔡茁原是長樂人,遂與梅花蔡氏族人續族譜。發現蔡紅亨輩分較高,當地人稱她為姑姑,后世尊稱為姑婆(姑奶奶)。認祖歸宗后,恰巧福州“柔遠驛”傳下暫緩進京通知,蔡紅亨便長住梅花鎮,把自己一手刺繡絕技傾囊傳授給眾姐妹,教她們繡嫁衣、繡被帳、繡手帕,梅花刺繡從此名聞遐邇,并代代相傳至今。 如今的蔡夫人廟隔壁,有一處礁石,據說當年還是處在海中,酷似田螺,人稱田螺礁。現在田螺礁旁立著一塊牌子,記載蔡紅亨在此成仙的故事。 在往來琉球渡海中 梅花人發揮重要作用 梅花城的許多軍民直接參與了歷次對琉球國的冊封活動。鄭建豪研究發現,梅花因地處海濱,民眾多以海為田,行船駕舟,輕車熟路。由于對周圍海路情況駕輕就熟,每次冊封使團在福州一帶招募隨行船員、水手、雜役等,梅花千戶所的軍民都成為理想的選擇。這在陳侃、蕭崇業、謝杰和夏子陽等人編的《使琉球錄》中都有記載。 謝杰記述了一次梅花、定海籍船員,在返回過程中熟知當地海域水文,安全返航的故事。“后歸至臺洋,阿班等稟曰:‘過洋事畢矣,此后礁之有無、水之淺深,某等皆不知。’吾輩愕然,忽梅花、定海諸軍躍出曰:‘某等幼時隨父兄釣魚于此,其夷險備知之,從此抵家,萬萬可保無虞。’余嘆曰:‘誤矣,誤矣,設使當時不挾此二軍,此行今將安歸乎!’” 由以上記載可知,這些為數眾多的梅花、定海等衛所的軍民,雖然是下層船員、水手、軍士、雜役等,但因他們對閩浙海道的熟悉,是歷次冊封使團必不可少的成員。雖然他們在有關記載中沒留下姓名,卻為中國與琉球國數百年的交往作出了重要貢獻。 這是蔡夫人廟,梅花鎮中琉文化館項目就在它對面 中琉文化館內部效果圖 |
相關閱讀:
- [07-08] 長樂實幼入選全國 營養與健康示范校
- [07-08] 福州市長樂區總工會送教上門
- [07-08] 長樂“智慧藥房”最快20秒配好藥
- [07-08] 國網長樂區供電公司:緊繃“安全之弦” 筑牢“安全防線”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閩)字1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