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樂移風易俗“吹散”陳規陋習
2024-06-06 15:34:20? ?來源:福州日報 責任編輯:夏鋮晰 我來說兩句 |
領證新人參觀長樂婚俗文化館。陳琳攝 小而美的婚禮被不少網友詢單;“公交婚車”、集體婚禮等新玩法受到年輕人的青睞;群眾紅白事從簡,省錢做公益,使家鄉“里子”愈發充實……曾經,在僑鄉長樂,婚喪之事講排場、比闊氣,大操大辦、分發紅包之風盛行,成為當地百姓的難言之隱。記者近期走訪長樂發現,這些不良之風正被新風尚代替。 新人在長樂婚俗文化館外體驗婚俗活動。陳琳攝 婚禮小而美 宴席輕量化 沒有繁復的程序、拘謹的禮節,日前,林先生和張小姐在老家禮堂辦了一場精致而特別的婚禮。他們將禮堂裝飾一番,在賓客們真摯的祝福中共同宣誓。儀式結束后,大家一起享用菜品數量適宜、美味可口的鄉宴,暢談新人的幸福和美好未來。 林先生告訴記者,這場婚宴只辦了15桌,約150人參加,而且都是熟悉的朋友和家人。禮堂布置也是根據現場情況進行簡單改造,花費僅6000余元,“我們想辦一場回歸自然、回歸真愛的婚禮,感受愛情最純粹的美好”。 當下,小預算、個性化的輕量婚禮成為不少年輕人的新選擇。“每一場小眾婚禮,都是給新人定制的。”長樂某婚紗館負責人林琴介紹,在傳統酒店婚禮中,婚慶團隊會給出預先設計的套餐供新人選擇,而在小眾婚禮中,摒棄了流程復雜的“花架子”,減輕了勞累,節省了開支,杜絕了攀比,讓婚禮回歸本真。 極具個性的小預算婚禮,也讓宴請更加輕量化。據喜來寶酒樓前廳經理朱友瓊介紹,目前該酒樓每場婚宴桌數為20桌至30桌。在訂婚宴中,有的新人只辦兩三桌宴席,邀請雙方至親到場見證即可。 “我們會根據主家的預算做席,豐儉由人,既能保證主家的面子,又可以讓賓客吃好喝好,喜慶氛圍絲毫不減。”朱友瓊說,宴席精簡后,菜品數量和分量比以往搭配更合理,鋪張浪費現象有所減少,也更符合當下大眾口味。 卓品榮(右)接受捐贈證書。(鶴上鎮供圖) 鄉賢“打個樣” 樂捐助振興 紅白事流程簡化,可以省下一些不必要的開支。這些節省下來的資金怎么用?如今,越來越多人選擇將這筆錢用在更多有意義的事情上。 近日,鶴上鎮北山村企業家卓品榮向記者分享了他的經歷。母親去世后,他和兄弟姐妹本來打算按照傳統習俗操辦喪事。了解情況后,鶴上鎮黨委政府、鎮村干部多次上門勸導卓品榮及其兄弟姐妹。經過深入溝通,卓品榮深感移風易俗的重要性。 “作為村里的企業家,我們更應該積極響應移風易俗,給大家‘打個樣’。”最終,熱心公益事業的卓品榮改變了計劃,縮減酒席桌數、拱門花圈,并將計劃發放的100萬元捐贈給北山村,用于鄉村振興事業。 “長樂人的‘面子’情結很重。過去,‘面子’激勵長樂人不斷奮斗,但后來都是盲目跟風,初衷變了,那就不對了,必須改變。”近年來,恒申集團董事長陳建龍身體力行,致力于倡導移風易俗新風氣,“現在,婚喪嫁娶都按規定辦,大家不攀比、不浪費,把節省的錢用于回饋家鄉、捐資助學、扶老助困。大家壓力小了,家鄉發展更好了”。 如今,破除舊習積極投身社會慈善事業已成為長樂的新風尚。據統計,年初以來,在長樂操辦的紅白事共計3900多場次,宴席簡辦新辦,節約資金約5.6億元,其中很大一部分被用于慈善公益事業。 政企強聯動 潤物細無聲 在近期開始試運營的長樂婚俗文化館內,不時有領證的新人前來參觀。記者在現場看到,作為長樂首個婚俗文化場所,這里以多種形式展示著古代結婚習俗、婚姻歷史沿革等傳統婚姻文化,倡導簡約適度、文明向上的婚俗禮儀。 “婚俗文化館及相關活動的出現,是窗口婚姻登記服務的外延內容,將健康、文明、節儉的婚俗意識以更為巧妙的形式根植新人心中。”長樂區委文明辦相關負責人介紹,這些配套活動一經推出,便受到眾多新人的喜愛與參與。 一場儀式下來,賓主盡興,第三方也獲益良多。“新式婚禮不僅弘揚了移風易俗新風尚,也為我們找到了新的商機。”閩運集團長樂公交公司政治處副主任陳鶴告訴記者。 今年3月,閩運集團長樂公交公司與長樂區委文明辦、長樂區民政局攜手推出婚禮巴士定制服務,讓原本只是偶然而為的“公交婚車”變成常態化運營。項目一經推出,便“走紅”網絡,吸引不少備婚的年輕人咨詢、預訂。這為該公司探索多種定制公交業務、創新公共交通增收渠道提供了很好的參照。 記者調查發現,無論是“公交婚車”、長樂婚俗文化館,還是近年來頻出的小眾婚禮、集體婚禮、公益捐贈等,不少都是政府部門聯動相關企業推出的,而且收獲頗豐。 在福州大學社會學系教授甘滿堂看來,這些婚喪新形式花費較少、莊重感強,可以循序漸進、潛移默化地將移風易俗觀念植入人心,“先變”帶動“后變”,形成新的風尚。 “根深蒂固的思想,改變起來確實不容易,其中政府的帶頭作用很重要。”甘滿堂建議,長樂區可以給企業家、鄉賢提供更多類似的舞臺,引導他們用更加健康、對社會更有益的方式展示企業形象和能力。此外,通過黨員起帶頭作用、制定鄉規民約,倡導更加理性和環保的社會風氣,量力而行,簡辦、少辦宴席,形成良好的文明新風。(記者 宋亦敏) |
相關閱讀:
- [06-04] 長樂區總醫院將有江田分院 位于濱海新城
- [06-04] 長樂沿海鄉鎮立足自身資源稟賦 做好“水利”文章賦能鄉村振興
- [06-04] 長樂“狀元峰” 學子仰望之地
- [06-03] 長樂企業為蔬菜定制“電子身份證” 讓群眾吃上放心菜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閩)字1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