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樂吳航街道:深入群眾“開題” 耐心服務“解題”
2023-04-25 17:07:42? ?來源:福州日報 責任編輯:林學武 我來說兩句 |
民生無小事,樁樁件件都連著民心。今年以來,長樂大力推行“三問于民”工作法,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問效于民,解民憂,聚人心。 如何在民生答卷上得高分?長樂吳航街道堅持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在推進民生事業上用細“三問于民”工作法,深入群眾“開題”,在耐心服務中“解題”。 今年以來,吳航街道謀劃生成街道為民辦實事項目40個,并實施掛圖作戰,通過“一月一督促”推動實事內容辦好辦實,截至目前,共投入資金約280萬元。與此同時,線上線下多渠道收集群眾關心的重點民生方面的“微心愿”“微訴求”36項,這些心愿和訴求均得到落實解決。 老人們在長者食堂就餐。記者 余少林 攝 認真聽民聲 精準改造提升老舊小區 陳大伯是吳航街道西濱社區新達花園的一名樓棟長,回憶去年用微信群向樓棟居民征求意見的場景,他仍記憶猶新。“各種廢舊電線都懸掛在空中,既不美觀也不安全!”“樓道扶手生銹嚴重,樓道墻壁油漆都被各種小廣告印花了,能統一粉刷嗎?”……征求意見的消息一發出,街坊鄰居的意見、建議就像雪花一樣在群里“紛紛落下”。 這些問題沒有難倒陳大伯。“我把居民的意見整理匯總好,多次在社區座談會上反饋。”陳大伯頗為得意地說,“按照原先的設計方案,我們這棟樓是沒有樓道扶手及墻面翻新的,后來經過我的多次建議,最后每棟樓都刷了新漆。現在小區環境干凈整潔,整體面貌煥然一新,居民十分滿意。社區干部開展后續繳費工作也容易多了。” 去年,吳航街道啟動了15個老舊小區的改造提升項目。今年,各個項目已基本完成,改造后的小區煥然一新,為居民創造了更加舒心的家園。但是,項目初期不少居民都心存疑慮。有的人擔心費用太高,有的人害怕工期太長影響生活。為打消居民憂慮、獲得居民支持,吳航街道針對改不改、改多少、如何改等熱點問題召開多輪意見征求會,組織居民代表和設計單位點對點勘查、面對面交流,盡可能將居民提出的要求融入施工方案,為精準解決小區問題打好基礎。 “解題的訣竅從群眾中來,再用到群眾中去。”吳航街道相關負責人說,為實現文明城市創建和人居環境整治等工作常態長效化,吳航街道深入開展前期調研,聽真實民聲、聚廣泛民意,推動老舊小區硬件、軟件雙提升。 十洋社區居委會組織居民座談。(吳航街道供圖) 同做一件事 大街小巷“顏值”顯著提升 路面干凈整潔、交通秩序井然、小區環境幽雅……文明城市創建工作開展以來,吳航街道大小街巷的“顏值”顯著提升。這一切,都源于社區干部和居民志愿者的“同頻互動、雙向奔赴”。 “最近資圣路上流動攤販占道經營現象又開始返潮,造成交通擁堵、垃圾遍地,嚴重影響我們的生活!”不久前,吳航街道十洋社區收到了12345平臺轉來的一份居民訴求件。很快,一名“紅馬甲”就到場核實情況,并將現場照片發送到創城工作群,街道綜合行政執法隊、保潔公司及社區干部迅速出動,完成了依法勸導、路面清理等工作。 作為紅馬甲志愿服務隊一員,臨街商鋪經營者黃女士談起資圣路的變化時說:“經過大家共同努力,現在占道經營和交通堵塞問題有了很大緩解,地面干凈整潔,步行街購物環境越來越好了。” 資圣路是文明創城的重點難點路段。執法力量無法實現全覆蓋,一旦出現真空,流動攤販就會乘虛而入。十洋社區發動了以社區居民和附近店鋪商家為主體的志愿者隊伍共同開展巡邏,成效顯著。與此同時,社區干部攜手志愿者等群體,針對商鋪環境衛生、樓道亂堆亂放、綠化帶衛生等方面開展專項整治,共同推進文明城市創建常態化。 廣大群眾的“心上事”,就是執政為民的“上心事”。吳航街道積極發揮12345平臺的重要作用,把群眾滿意度作為檢驗各項工作的根本指標,切實把群眾反映的“問題單”轉為“履職單”和“成績單”,真正把民生小事辦成民心工程、口碑工程。 培養自治意識 小區里的事居民說了算 三峰社區地處老城區中心,所轄小區多為典型的開放式無物業老舊小區,環境差、人員雜、停車難等問題困擾著居民。 “家門口的地鐵6號線開通后,來往的人員更多了。隨著附近奎橋美食街越來越火,很多外來車輛擠占我們小區的停車位,隨意停放、無人管理。”家住迎暉園的李阿姨抱怨道,“現在新建的小區一開始就有物業管理,像我們這樣的老房子,沒人愿意帶頭去做這個事。” 去年居委會上門介紹引入物業管理,李阿姨舉雙手支持,還在幾場座談會上提了很多想法。今年,物業公司入駐后,小區環境確實改善不少,居民有問題直接找物業就能很快解決。“在居委會指導下,我們目前正籌備成立業委會,以后小區里大大小小的事,我們居民自己說的算!” 老舊小區改造“三分建,七分管”。2022年4月,吳航街道在三峰社區試點老舊小區引入社會化物業管理,經過長期調研和民意征求,2023年1月,物業公司正式入駐運營。通過引入專業物業管理企業,健全各項管理制度,居民自治意識大幅提升,實現了從“靠社區管”到“自治共管”的轉變。 今年,吳航街道計劃在全街道范圍內推行物業企業社會化管理模式,目前各社區基本完成入戶民意調查和召開居民代表座談會。截至目前,已發放調查問卷7205份,進行入戶民意調查7205戶、召開居民代表座談會18場,引入社會化物業管理工作即將在街道內全面鋪開。 “六點半課堂”為孩子們提供學習場所和活動平臺。記者 余少林 攝 辦“家門口”品牌 “一老一小”其樂融融 臨近飯點,吳航街道勝德社區附近的老人們陸續步行至河下江畔的社區長者食堂用餐。“自從家樓下建好了這個食堂,中午家里沒人時,我經常來這兒吃。一葷兩素一湯,只需要10元,美味又實惠!”家住勝德社區漢中樓的林阿姨笑著說。 勝德社區現有60周歲以上老年人830多人,社區干部入戶走訪時了解到,他們多為獨居或空巢老人,一日三餐經常簡單應付。勝德社區長者食堂運營后,推出了多款營養套餐,每日精心挑選食材,嚴格把好食品安全關,讓更多老年人愿意來食堂吃飯。同時,為了讓更多社區居民享受就餐便利,還拓展了配送業務。 辦好家門口的課后服務,解決孩子無人看護、無處活動的問題,是“六點半課堂”的開辦初衷。自從學校開始提供課后服務,西關社區將原有的“四點半課堂”升級為“六點半課堂”。在專業社工和熱心志愿者們的共同陪伴下,社區里的孩子有了一個舒適、安全的課后學習場所和活動平臺。 西關社區居民王女士聽說社區開設了“六點半課堂”后,立即給孩子報了名:“我家孩子已經來過幾次了,熟悉環境以后,他現在都主動要求過來。社區為我們雙職工家庭解決了大難題!” 一老一少,事關著千家萬戶。吳航街道始終將回應群眾期盼作為工作著力點,用心用情在“家門口”解決好群眾養老、托幼等痛點難點問題,匯集社會力量,持續打造一系列讓孩子開心、老人安心、社會放心的優質品牌,不斷提升群眾的幸福感、滿意度。(記者 馮雪珠 余少林) |
相關閱讀:
- [04-23] 福州長樂電力:古鏡今鑒倡廉潔 清風廉韻潤人心
- [04-23] 福州長樂電力:“悅讀”潤書香 傳遞精神文化力量
- [04-23] 福州長樂電力:嚴抓現場安全管控 確保春季安全生
- [04-23] 福州長樂:黨建引領聯創共建 助力電力安全管理提升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閩)字1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